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399信息网 2021-06-19 450 10

航天员聂海胜与妻子聂捷琳:相距500米的“两地分居”

悬崖之上 https://m.touzitop.com/ysxm/467.html

  01

  当初聂海胜想由飞行员转型成为航天员,妻子聂捷琳并不赞成。

  作为飞行员的聂海胜,一向是家人的骄傲。他在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前,已经与歼五、歼六、歼七成为莫逆之交,先后驾驶这3型飞机安全飞行1480小时。

  1996年的一天,空军特级飞行员聂海胜回到家里,告知妻子聂捷琳自己准备参加航天员遴选。“啥?”聂捷琳以为听错了。聂海胜再次表明自己的想法后,聂捷琳当即否决:“不行!”

  是啊,大洋彼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那惊心动魄的一炸,声犹在耳,浩瀚宇宙存在太多未知,丈夫打算问鼎太空,哪个做妻子的能不担心?

  聂海胜理解妻子的心情,他没有与聂捷琳当面进行争执。过后几天,他瞒着妻子,偷偷办好了手续。当选拔人员上门征求家属意见时,聂捷琳才知丈夫已“陈仓暗渡”,但她仍坚持不愿松口。

  期间,聂捷琳还使出了“离婚”杀手锏,聂海胜就是寸步不让。

  一个多月后,聂海胜趁周末领着妻子和女儿出门逛街,转了大半天,哄得妻女十分开心。聂海胜趁机再次请求妻子支持自己“飞天”的梦想。聂捷琳白了丈夫一眼,说:“真是拗不过你!”

  见妻子态度有所松动,聂海胜赶紧拨通选拔人员手机,让妻子表态。聂捷琳其实早已想通,丈夫对航天事业如此热爱、如此执著,她又怎忍拖他后腿!于是佯装中了丈夫“圈套”,向选拔人员表示支持丈夫参选航天员。

  说完那声“我同意”,聂捷琳将头扭向一边,背着丈夫和女儿,悄悄抹去了夺眶而出的泪水。

  1998年1月,34岁的聂海胜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举家迁入北京航天城。聂捷琳所没料到的是,他们夫妻却从此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神六圆满成功聂海胜凯旋归来

  02

  都知道成为航天员太难太难,但很多人并不知晓到底有多难。

  曾经看过一篇资料介绍,与聂海胜同批的14名航天员,他们仅需学习掌握的理论课程,就达58门。包括载人航天工程、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英语、电工电子等,哪本教材都是厚厚几百页的大部头,像我等学渣,想想都望而生畏。

  基础课目之外,还有我们难以想象的严酷训练:失重、超重、缺氧、寂静与孤独等等,不是挑战生理极限,就是挑战心理极限。而一名合格航天员的训练过程,至少得经历3至5年。

  聂海胜和队友们很快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航天城训练基地与家属楼相距不过500米,但训练前期,聂海胜很难回家一趟,夫妻俩近在咫尺,却无异于两地分居。

  偶尔有次“探亲假”,聂海胜回到家,总是面色苍白、疲惫不堪,有时连上床睡觉,都得妻子帮他把腿抬到床上。军医出身的聂捷琳,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每次都会长时间给丈夫做按摩做理疗。等丈夫沉沉睡去时,往往自己一身也累得散了架。

  即便“休息日”,聂海胜也鲜少放松身心好好休息片刻。他将家里布置成了学习室,无论客厅还是卧室,到处都堆满了学习用书,甚至连墙上、衣柜上,都满贴着需要背记的纸条。

  为让聂海胜在家里学得更轻松,聂捷琳还常常扮演“阅读机”、“提词器”的角色,她在一边念,丈夫在一边记。甚至连女儿,也给爸爸当上了学习、训练“助理”。

  聂海胜与妻子聂捷琳合影

  03

  聂海胜的女儿名叫聂天翔。在她念小学高年级和初一阶段,正是爸爸训练最紧张的时候。

  聂海胜英语底子薄,在女儿面前,他甘当“小学生”,让女儿帮着自己正读音、记单词。这也是小天翔和爸爸最亲密的时光,所以她总是乐此不疲。

  当然,还有跑步。在航天城,如果看到聂海胜自己在场外训练跑步,那一定能从他身边发现小天翔,有时聂捷琳也会加入。小天翔调侃说:“爸爸把自己训练成了航天员,把我们也训练成了‘动员员’!”

  小天翔又盼爸爸回家,又“怕”爸爸回家,原因是爸爸太“挑食”,妈妈总是“迁就”他。航天员进餐有严格的标准,聂海胜在家吃饭,桌上的肉食除了一小份牛肉,就是蔬菜和豆制品,以至女儿每每玩笑着“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聂海胜全心扑在训练上,照顾好家人,就成了聂捷琳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天夜里,小天翔突发高烧,体温升到近40度,不时伴发着抽搐。聂捷琳赶紧抱着孩子送往医院。到急诊室,雨水和汗水湿透了聂捷琳全身。医生见状,责怪地问:“你老公咋不来呢?”聂捷琳不知如何作答,倒是小天翔在迷糊中替妈妈解了围,说:“我爸是航天员。”

  “神六”任务启动后,有天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为不影响丈夫训练,聂捷琳只身赶回老家,承担起照料婆婆的重任。后来兄妹们担心母亲有个三长两短,将消息告诉了聂海胜。

  训练中心给聂海胜特批了3天假。当他火急火燎赶回湖北枣阳医院时,望着神志不清的母亲,聂海胜扑通地跪了下去……

  神六在天,妻女在指挥中心与聂海胜连线

  04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聂海胜跪在病床前,抚着母亲的手,哭诉道:“妈,儿子不孝啊!”泪水中,有自责,有担忧,有无奈,更多的是对母亲、对家人的内疚。

  转眼归队时间到了,聂海胜守着母亲迟迟不愿动身,直到快耽误赶飞机的时间,在妻子的反复催促下,才一步三回头踏上行程。

  都食人间烟火,谁不儿女情长?

  航天员心里不是没有家,而是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不是没有爱,而是有两份爱:一份“小爱”,一份“大爱”。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小家”“小爱”;筑梦太空、献身航天,才是“大家”“大爱”。

  “望着海胜远去的背影,瞬间我深深读懂了一名航天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与执着。”

  2018年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聂捷琳如是说。

  丈夫不计个人得失为航天事业倾情付出,身为英雄的妻子,聂捷琳也时刻不忘“与夫俱进”,同丈夫比翼齐飞。

  聂捷琳到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前,只有中专学历。为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她争分夺秒,利用业余时间补修大专和本科课程,最后考取了高级职称。在动物实验领域,聂捷琳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所掌握的心肌培养等技术,连专家教授都赞叹不已。

  这些成绩的取得,对常人来说都属不易,更何况与丈夫长期“两地分居”的聂捷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致橡树》里的这句诗,也许是对聂捷琳不懈进取的最好诠释。

  这些年,作为航天员妻子,家事的累、工作的忙、“分居”的苦,都不算什么,最是挑战聂捷琳身心承受极限的,还是聂海胜每次执行飞行任务。

  聂捷琳在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05

  2005年10月,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火箭发射那天,聂捷琳在电视上看见丈夫和费俊龙顶着鹅毛大雪踏上出征路,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这天气能行吗?可千万别出什么问题!

  火箭顺利升上长空,聂捷琳又担心丈夫在太空能否适应,是否吃饱,会否受冻。她把家里的电视24小时打开,不放过任何与“神六”相关的消息。实在困了,就先迷糊一会儿,突然醒来时,马上搜索“神六”的最新动态。

  飞船顺利返航那天,从直播里看到丈夫和队友微笑着走出返回舱时,聂捷琳喜极而泣,哇地一下哭出声。

  心头压着的千斤巨石终于落地,那一刻,泪水成了聂捷琳最好的宣泄。

  此前,聂海胜两次“飞天”,在太空与聂捷琳“两地分居”共计22天。这次神舟十二号任务,聂海胜和队友预计在太空驻留3个月时间,行程更远,时间更长。

  “牵挂是人之常情,但我不太担心。”通过前两次成功飞行,聂捷琳不但对我国目前的航天科技水平充满信心,也调整好了心态,只当丈夫又“出了次差”。

  聂捷琳清楚丈夫和队友平时的训练水平,相信他们定能胜任,定会凯旋!

  是的,我们都相信!聂海胜将军和他的队友,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如期返航,载誉而归!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鲜花和掌声。捷琳大姐,聂海胜这个常胜将军,除了带给你成功的喜悦,还有——小别胜新婚!

  参考资料:1.媒体公开报道;2.聂捷琳在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

  聂海胜与队友本次出征前合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399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399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