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阻垢剂 □本报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本报通讯员李雁峰岳子循 时光荏苒寒暑易,物华又与岁华新。肩负引领信阳老区创新发展重任的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信阳高新区”),从18年前的荒芜之地到今天的科技新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大别山下异军突起,实现了不同凡响的完美蜕变。 作为信阳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沿和主阵地,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信阳高新区党委、管委一班人励精图治,勇于担当,团结带领信阳高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契机,深入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倾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以创新为动力,以做好“高”“新”两篇文章为要义,在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辉煌“十三五”,信阳高新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约17%。以明阳智慧能源和天阳光电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七大园区建设稳步发力,在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跃升73位,前移至全省第40名。 产业特新育主导 强基固本促发展 去年10月,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全省10个有代表性的高端人才项目现场签约。 信阳中科冠腾成功签约中国科学院刘民义研究员团队联合台湾成功大学朱圣缘博士团队,“精密制造产业技术提升及人才培育合作项目”落地信阳高新区。 近年来,信阳高新区紧盯科技创新前沿,按照“高、精、特、新”总体要求,超前做好项目谋划,明确建设七大专业园区的目标,指导明阳风电、天扬光电等10家龙头企业,对每一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梳理,精心编制7张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为了进一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信阳高新区及时出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工业专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高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浩威主动请令担任总链长,7名处级领导分任7个专业园区产业链长,指定专人担任龙头企业首席服务员,建立“九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链长负总责、牵头单位主抓、其他部门协同、服务专员日日跟进的工作格局。 仅2020年,信阳高新区就成功签约落地包括军工零部件及电子产品制造在内的16个项目,合同总投资56.2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成功申报“河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3.5%,在全市管理区开发区排名第一;实际吸收境外资金3475万美元。 “十三五”末,信阳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家,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孵化器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6家。 创新能力的提高,带来信阳高新区主导产业的长足进步,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日益壮大,电子信息企业从无到有已增长至11家,并形成光电显示、光电传感器件、磁性材料、智能移动终端、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特色集聚的发展格局;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由小至大增至22家,形成了以新能源装备、高低压输配电设备、精密加工、专用车辆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推动信阳高新区加压奋进动力强劲、先进制造集群持续迸发活力、宜居宜业高铁新城永远绽放魅力,关键要有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理念。”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信阳高新区党委书记孙巍峰说。 纾困惠企优服务 亲商安商活机制 去年年初,疫情突袭,信阳高新区内的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风机总装制造厂刚建成投产,就遭遇寒冬。 国内领先、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连续多年进入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前列,2020年在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稳居第40位,高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位。 其在信阳投资达25亿元的信阳明阳产业园,从2018年8月15日开工建设,到2019年8月第一片风机叶片下线,仅用时11个多月。二期规划建设8条国际领先的碲化镉太阳能生产线,三年时间将在信阳建成产值过100亿元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研发中心。 风机总装制造厂的建成投产,更将使信阳成为全国建筑面积和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面达产后每年可生产600台套3至5兆瓦大型陆上风机,年产值超过60亿元。 企业有难,八方应援。高新区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骨干,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办公室,由分管经济工作、熟悉企业运营的处级领导担任复工办主任,坚持做到企业困难在哪里、需求在哪里,复工办一班人24小时服务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主动作为,精准服务,推动企业产能快速恢复。 从2020年2月16日第一家企业开始复工,一个月后全区118家规上企业和14个省市重点项目就全部复工复产,用电量及返工率均居全市第一,而且未出现一起感染和疑似病例。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共计三次,省委主要领导、省复工专班组长、市委主要领导及省、市两级指导组先后多次到高新区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信阳高新区持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和整改提升工作方案,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信阳高新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照标准抓整改促提升,“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五证合一”执照变更率达98%以上。全面建立“例会+首席服务员制度”,一对一开展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越来越优的营商环境,成为信阳高新区外出招商引资含金量最高的名片,去年累计洽谈项目126个,电子光学膜生产、中国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航空地面检测及教学设备研发生产、玻璃纤维织物生产、生物基加热容器和信阳商会大厦等共16个项目先后签约落地,至今已投产运营6个,开工在建9个。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合作也在积极对接推进,双方正围绕网络安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新电子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商谈合作。 补齐短板强支撑 持续发展潜力升 近年来,信阳高新区全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产业发展更加专业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先进制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促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集群发展,以专业化体现特色化、差异化,形成园区的比较优势。 项目建设更加尖端化。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必由之路。瞄准产业链的尖端项目,引进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信阳高新区目前已引进了明阳风电、中国电子、中滨天科、明东新能源、中科冠腾、东鹏程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科技含量高,效益良好。以项目成长性论英雄,继续引进和培养一批成长性好、具有上市潜力的项目。 科研投入更加集中化。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契机,引进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10亿元,筹建“工业邻里中心”,围绕园区企业高端人才的生活、资源配置、强化服务等问题进行谋划,集中配置行政办公、生活服务、人才公寓等设施,打造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 涉企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坚持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服务理念,在项目审批、要素配套等方面围绕企业、人才做文章,真正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时间最短、环境吸引力最强”的一流园区。 “十三五”期间,信阳高新区持续补足发展短板,提升城市载体公共服务功能,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工程200余项,建成城市道路20条、骨干路网75公里、城市桥梁8座,铺设雨污水、电力等各类地下管线100余公里,完成人防工程20万平方米,以及3座公园及30余项道路绿化工程。 建成区内,全部实现路通、电通、气通,城市管线建设日趋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现状供应能力得到有效保障。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高新区中心学校改扩建工程和保障房建设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企业服务广场,已经全面具备综合办公、生活服务、投资融资、创新孵化、招工培训等功能。产业承载能力得到空前提升,为奋进“十四五”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并孕育起科学接续发展的无穷活力。 信阳高新区将始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高新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空间格局,持续提升兴产营城水平,努力建设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国家级高新区,为信阳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奋力实现“两个更好”增辉添彩。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