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月,注定要被国内教育史记上重要的一笔。本月24日,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重拳整治教育培训市场,开启了教育改革的又一新章,也引发了包括金融领域、教培行业等多个圈层的不小波动。 苦“内卷”久矣的不但是家长学生们,也有学校与老师,学生的成绩已不再代表个人,还关乎着集体荣誉,影响着学校评优、教师晋升。更何况,如果自己的学生成绩差,老师们无论如何是无法坦然面对殷切的家长们的。 ![]() ![]() 有考试,就必然有比较、有竞争。每个孩子的特长迥异,学习基础参差不一,家长辅导能力有限,而国内高考难度大,这就产生了广泛的课外辅导需求。 再加上一些不良的教育培训机构大肆渲染竞争气氛,想不内卷的,都会被动“卷入其中”,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环境下,“拼一拼,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心态。 而这一次国家发布的“双减”政策,着实打击了那些疯狂做焦虑营销的机构的气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不过,减负并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的目标。“双减”政策叫好声的背后也有许多思考: 1、 教育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是“激发自我学习的内驱力”,有人说是“找到真正的兴趣,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不论如何,笔者认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认识自我、遵循内心,发展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2、 考试还将继续存在,真的能不补课只“躺平”吗?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考试依然是最快速有效的筛选分层的一种方式,谁考得好、分数高,必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更高的文凭及薪资,谁也无法真正“躺平”,而是要去激发内心真正的爱好。 ![]() ![]() 内卷化教育,可以让一个人刻苦学习十年,却无法将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未来一旦进入社会不再需要“考试”,他必将失去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虽然在“双减”政策的出击下,学科教育已凉凉,但回归教育本质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对应“应试教育”的除了“素质教育”,还有“幸福教育”,例如在美国、丹麦、日本等国家,小学是没有作业和考试的,初中才开始出现考试,下午的课程就是在户外运动。竞争性的学习是从高中才开始的,例如在美国、日本,占比少数的“精英家族”,他们的孩子以必须上“常春藤“精英名.校为目标,毕竟他们从出生就被寄予家族重任,从小到大的圈子都是政商界名流,未来一毕业就要继承管理跨国企业,责任越大,能力要求越高,他们的努力程度不亚于国内学子。 未来教育的方向,必将要求我们成为“全人”,并不是说要我们无所不能,而是以多元化的教育标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未来,或许我们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教育模式以及求学道路。 而有一部分家长已提前选择让孩子接受国际化的“幸福教育”,他们以移民的方式享有当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极大地消解了“内卷”压力。 试想,如果技术工人、基础岗位从业人员不必承担过高的生活压力,如果学历不再是薪资的先决条件,收入分配更均衡、医疗、养老等福利更丰实一些,家长们不必为未来焦虑,就能真的放宽心态,不再将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真正化解“内卷”。而这种美好的愿望,已是欧盟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以德国为例,社会福利覆盖全面,靠社会救济生活的人员A,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 瑞典的失业保险分两部分,即基本失业保险和自愿失业保险。所有20岁以上的失业者,可领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约人民币240元)的基本失业保险金。 丹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不但看.病、住院不花钱,连住院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丹麦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学生就近选择学校。 ![]() ![]() 如果您是个向往自在、拒绝内卷的人,从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开始,让自己与孩子拥有一份全面的生活保障。 本文由保加利亚移民服务中心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