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化粪池 http://www.yichengxin.net
谈判的事儿急不来,什么是“欲擒故纵”的智慧?|别急着逼迫第一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03篇推文。 全文共313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引言 有时候,谈判会进入这样一种情形。 你觉得一切都谈得很不错; 你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也很好地顾及了对方的情绪,谈判的气氛融洽; 你想清楚了自己的诉求,也用足了同理心,让对方频频点头; 总之,你觉得这场谈判已经毫无障碍,协议的达成就在眼前! 可似乎就是有那么一点不对,你总觉得哪里还差那么一口气儿?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谈判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最大的媒体并购案上。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尔-纽哈斯,一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他成功收购了数十家媒体和企业,把甘内特报业打造成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立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USATODAY)。 1985年,纽哈斯打听到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三大全国电视网之一)正在遭受恶意收购; 而纽哈斯也早就盯上了CBS这块肥肉,纽哈斯本人很早以前就做了铺垫,他一直和CBS总裁,汤姆-怀曼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 纽哈斯借着这次机会,和怀曼做了一次长谈,表达了自己愿意帮助怀曼渡过恶意收购的危机。 怀曼频频点头,对纽哈斯的雪中送炭非常感激。 经过几轮深入探讨,怀曼觉得把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纽哈斯欣喜若狂,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后续的整合工作; 他一边让双方公司开始了协议细节的讨论,一边就在媒体发布会上抬出了汤姆-怀曼,还激动地告诉媒体,新的公司名字打算叫“环球媒体”(UniversalMedia)。 在一次双方公司的内部讨论会上,一个大长条桌子满满围坐着来自两家公司的律师、财务、经理们; 纽哈斯和怀曼并肩而坐,生气地对着屋子里的所有人说, 三天了,你们到底讨论出什么具体方案了?我告诉你们,此事已经尘埃落定,一切都很简单,你们不要再顾忌任何细节,赶快解决所有阻碍协议签署的问题;汤姆和我已经决定了新的公司架构,新的董事会将由十五人组成,甘内特七人,CBS七人,还有一个人由双方共同推选;我会就任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汤姆将就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 在场的甘内特员工纷纷点头,而CBS员工则显得有些诧异; 纽哈斯继续强调, 所以,请不要再浪费时间争执,就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ok? 怀曼此时显得有些尴尬,他清了清嗓子,调整了一下坐姿,附和着说, 嗯,艾尔说得没错,我们已经决定了...... 怀曼的声音里似乎有一丝丝的犹豫。 自信满满的纽哈斯突然心中涌起了一丝担心,是不是哪里还差了点什么? 2第四种困境 这是一个全新的系列,我称之为“别急着逼迫”,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哈佛大学的“哈佛谈判工程”。 在“谈判飞越术”的整体框架下,你将会看到这套思维是如何“飞越”谈判中的种种困境。 前三个系列分别是“别急着回应”,“别急着争论”和“别急着拒绝”。 “急着回应”,“急着争论”和“急着拒绝”,是人们在谈判中最先陷入的三种困境; 接下来还有第四种困境; 当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着回应; 当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本能,不急着争论; 当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不急着拒绝; 谈判的一切看上去已经非常顺利,呼之欲出; 可这个协议仍然还是谈不成,对方仍然还是犹豫不决,我们离成功就是还差那么一小步。 此时的我们,非常急于去推动一切,非常急于想要再逼迫对方一下; 没什么好考虑的了!难道这条件还不够好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好意思,在谈判的世界里,这种情形通常不会按照你的想法进行下去。 让我们把文首的故事讲完。 纽哈斯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还记得在那次会议上说出那些话之后,就马上意识到,一切不对了,是我自己把事情搞砸了。我不该那么直接地、不管不顾地说出那些话,怀曼的手下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消息,而且还不是从他们自己老板怀曼的口中得知.......我十分后悔,我应该让怀曼来说这些话,他的人也许会更容易接受。而这个错误让我损失惨重...... 那次会议之后两天,怀曼就打电话告诉纽哈斯,这次整合取消了。 怀曼给出的理由是, 一,CBS的名字不能改。 二,纽哈斯之前背着他还和时代华纳谈过整合。 纽哈斯并没有再去多啰嗦什么,沉重地放下电话,自言自语道, 果然失败了,我输了,我还害了汤姆...... 第二年,汤姆-怀曼遭到公司的罢免。 一个看似很美好的谈判方向,却急转直下、跌入谷底。 到底发生了什么? 3别急着逼迫 在谈判中,别急着逼迫。 尤其是当你已经解决了很多的困难,让谈判云开雾散的时候。 有时候,即使你已经在某一次会晤中,得到了对方的首肯,你还是会发现他们过几天又反悔了。 他们会犹豫,会失去兴趣,会改变主意,还会突然拒绝。 但你仍然不能急着去逼迫; 在你不能弄明白这些“犹豫”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之前,“逼迫”别人就范只会留下更难收拾的烂摊子。 通常,我们会选择责怪眼前这个“犹豫不决”的谈判对手。 当断不断!成不了大器! 好吧,也许有时候真的是这样。 但更多的时候,并非如此。 人们犹豫的背后通常都有非常重要的理由。 “谈判飞越术”将告诉我们四种理由。 4这不是他的主意 还记得我们在“凯普谈判系统”中浓墨重彩地强调过一个概念: 愿景思维。 所谓“愿景思维”,简而言之, NoVision,NoDecision。没有愿景,没有决策。 想要让一个人做出决策,最有效的方式,是让这个决策变成一幅画面,出现在对方的脑海中。 而这幅画面的“说服力”,直接取决于这幅画的“生动程度”。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面是从对方脑中而来。 反过来,如果一个想法、一个方案不是来自对方,如果这不是一个他们的主意,你怎么能让他们坚信这是一个好主意呢? 在文首的故事中,纽哈斯忽略了这一点,自作主张给新公司起了名字,自作主张在员工面前公布决策; 而这些都显然不是汤姆-怀曼的主意,这个“主意”或许在一开始让汤姆听上去很不错,但它经不住考验。 5还有诉求未能匹配 记住一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果你想要让对方答应一件事,永远在提出之前,站在他的角度问自己一句话, What'sinitforme?这事儿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们在“三维谈判系统”中,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谈判的第二个维度就是一个“利益匹配”的过程。 当你拿不出匹配的利益,如何获得对方的首肯? 纽哈斯替汤姆做了主,给新公司起了一个新名字; 如果他真的希望这个新名字能被对方接受,那么他就得先问一个问题, 改名字对CBS有什么好处? 更深层的思考是, 改名字对CBS有没有坏处? 如果这些都不曾考虑过,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 比如, CBS会认为自己的名字有着品牌效应,改掉是一种损失; 而纽哈斯完全可以这样建议, 如果你们接受改成新名字,我愿意多让出5个点的股份。 在这样的考虑下,利益才会被匹配。 6面子问题 “面子”,全世界通用,无国界之分,无文化之分。 即使谈判协议的一切都那么美好,人们还是会顾及“面子问题”。 “面子”在谈判中所起的作用很微妙,但绝不能忽略; 纽哈斯在看到整合协议胜利在即,有些得意忘形; 他做出的两件事,都没有顾及到汤姆的面子。 无论是当着媒体率先暴露出汤姆,并公布新公司的名字,还是当着CBS员工越俎代庖地公布消息。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仅仅是汤姆自己内心是否能接受的问题; 它关乎到汤姆回到CBS内部去说服下属和董事会的时候,人们会认为汤姆根本未能主导整合这件事情,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样的形象给最终的失败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7太急了 谈判永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无论是当你停滞不前的时候,还是胜利在望的时候。 中国有句名言叫, 事缓则圆。 这句话背后的智慧在于,你必须对一件事情给足时间,让它背后的种种疑虑、摇摆、怀疑去充分发酵; 只有在真正尘埃落定之后,这件事情的真实结果才能呈现在你面前。 尤其是当你心中充满了想要逼迫对方答应的冲动时,记得这句话。 8小结 亲爱的读者,在谈判中,别接着逼迫。 孙子曰, 逼则反兵,欲擒故纵。 当谈判对手站在原地无所适从、举棋不定,你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去“擒”(去逼他); 你应该在他的面前、他的脚下,铺出一条路、搭起一座桥,让他的前方毫无阻碍、放心前行,这就是“纵”(愿景引导)。 具体如何“纵”? 下一篇接着聊。 这里是“谈判思维”! “别急着逼迫第一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