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孩被“遗弃”在幼儿园, 3天无人来接 下午4点半,幼儿园放学,一个4岁小女孩却迟迟没有家长来接。 老师以为是家长迟到了,就陪着小女孩一起等。 可等到晚上7点多,也不见家长的踪影。 老师尝试联系小女孩的父母,电话却一直关机。 老师没办法,只好先将小女孩带回了家。 晚上,老师一直尝试联系女孩父母,也没有联系上。 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 在和园长商量之后,老师打算先找找小女孩的书包里,有没有家庭住址等信息。 没想到,书包打开后,所有人都傻了眼: 里面全是小女孩的衣服。 正常来讲,孩子上学不可能会带这么多衣服。 老师觉得不对劲,连忙报了警。 在民警的帮忙下,他们找到了小女孩的爷爷奶奶,这才知道为什么没有家长来接孩子。 原来,孩子的父母最近吵架了,正在闹离婚。 爸爸平时也不怎么管孩子,而妈妈吵架后也想着"凭什么我要带孩子"。 于是,她就把孩子的书包里塞满了衣服送去了幼儿园,想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会去接孩子。 谁知道孩子的爷爷奶奶并不知道孩子一直呆在幼儿园,这才造成3天都没有家长去接孩子的情况。 得知是这样的情况,老师既难过又气愤。 身为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如此不负责任。 吵架应该是夫妻间的事情,为什么要迁怒到孩子身上? 父母把孩子带到世上,就有责任让他健康成长,让他感知世上的美好。 而不是,让他成为父母争吵的受害者。 父母经常吵架 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有调查研究显示:夫妻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相比较来看,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也就是说,夫妻经常吵架带给孩子的伤害,甚至比离异还要大。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无论孩子是多大,父母吵架对于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伤害: 0-3岁的婴儿听到父母的吵架声,也会感觉到痛苦,身体会变得僵硬,神经收缩,封闭起来自我保护。3-7岁的孩子看见父母吵架,心里会紧张恐惧。他们无法辨别谁是谁非,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处于强烈的愧疚心理之下。7-12岁的孩子,面对父母吵架,则会产生很强的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他们的事情争吵,他们会更加反感、抵触。12-18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身心都在变化。如果家长经常当着他们的面吵架,会让他们对生活、对未来都产生怀疑,甚至会产生离家出走等决绝的逃避念头。 而且,这种伤害像是一种慢性病,内隐,且病程漫长。 在争吵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会习惯去迎合别人,来获得所有的人喜欢,一旦别人释放出不好的信号,就会产生自我厌弃,压抑自己的个性,甚至会回避亲密关系。 就像萨提亚曾说的那样: “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父母恩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温暖的巢,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孩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首是“有温暖的家”。 可见,一个有温暖的家,就是孩子最好的港湾。 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谨记,孩子不该成为夫妻矛盾的承担者。 吵架的正确方式 很多人要说了,婚姻中哪有夫妻不吵架的? 是的,夫妻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 但吵架归吵架,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是父母解决矛盾时对孩子伤害最小的选择。 有什么问题,先冷静下来,尽量避开孩子,私下去解决。 不考虑孩子,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是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做法。 如果实在没有控制住情绪,还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 那么,就一定要当着孩子面和好,并及时安慰孩子的情绪。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就曾讨论过当着孩子面吵架的问题。 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她建议,不但要安抚受到惊吓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认为是自己不好导致父母吵架,避免孩子产生自责心理;最好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家长要跟孩子解释,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时是因为一时冲动,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吵架的。 这里要说一下电影《怦然心动》里,朱莉父母吵架后的做法,就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补救。 朱莉父母因为一些事情大吵,爸爸因为愤怒,用力拍打了餐桌。 这把小朱莉吓哭了。 爸爸意识到自己的失控,立刻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马上向妻子和女儿道歉。 爸爸向女儿保证:“对不起,朱莉安娜,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会想办法解决的,我向你保证。” 晚上临睡前,爸爸来到房间再次向朱莉真诚的道歉,并请求朱莉的谅解。 随后,妈妈也来到了朱莉的房间,告诉朱莉:她有多么的爱她的父亲,爱他的坚强和善良。 父母的做法,让朱莉感受到:父母还是彼此相爱的,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没有因为这次争吵而消减,只是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而已。 朱莉说:我觉得妈妈不容易,也觉得爸爸不容易,但是拥有他们,我觉得很幸运。 是啊,父母之间彼此相爱,彼此理解,就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如果不是朱莉父母及时地补救,对于朱莉幼小的心灵来说,也许将是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害。 周国平说,一个家庭和睦,父母相爱,孩子能在有爱和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个父母都有责任管好自己的情绪,别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宣泄口。 《您家的氛围》这本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间的和睦相处,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这是在向孩子无声的声明并使之深信不疑: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心灵可以得到安逸和慰藉的乐土。” 父母相爱,是孩子感知爱和美好的基础,也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自由成长,请给孩子们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吧! ▍作者简介:十八妹。本文系教育百师通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百师君(微信号:jybsttw) 05互联 https://www.05vm.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